我家有一台记不得哪年买来的缝纫机(“华南”牌),只记得它伴随着我们长大。它台面上的漆字已经磨损难辨,机身也略向内倾斜,但是它“跑起路”来仍轻松愉快。
妈妈蒋黎人当年读高中时有“女红”课,心灵手巧的妈妈学会了做各种衣服。我上小学时,一次穿了一件两肩带飞边的衣服,同学们都非常羡慕。老姨也曾说道:“你妈妈给我做的刚从学堂上学来的新式样衣服,我穿到学校很惹眼,高年级同学还借去演出用,别提多高兴了。”缝纫机成了妈妈的好帮手,为我们全家竭尽犬马之劳。
后来,我和两个弟弟都学会了使用缝纫机。当时我正和邻家王大娘学打袼褙纳鞋底子做鞋,就用缝纫机在鞋面走几圈线。好嘛!那叫一个“龙飞”:弯弯曲曲,当然没有“凤舞”。这种鞋面做出来的鞋子曾被爸爸逼着两个弟弟穿,当然穿了几日便不了了之。
我结婚时,在缝纫机厂工作的小弟弟刘宁恰好在厂内同时买了两台缝纫机。新婚当然想要台新的,可妈妈却把这台旧缝纫机送给了我,呵呵!后来大弟妹说:三台机器中,老机器最轻巧。
婚后的几十年来,从18平方米的小屋到四室两厅的高层住宅楼,四次搬家我都没有遗弃或变卖我的“老朋友”,在它“嘎达嘎达”有节奏的美妙旋律中,我为全家缝制自己剪裁的衣裤。
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通讯设备的发达,家里从首台万元多的电脑开始,先后买了9台电脑并陆续淘汰,但我的缝纫机将永远伴随着我。照片摄于1978年,妈妈52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