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男人绣花,是不是觉得有意思或好笑?但我真的乐在其中。在真心喜爱的手艺面前,性别不是障碍。”林涛说。缝纫机刺绣,对缝纫机的掌握和操作有很高要求,所谓“人机合一”,而男人对机械操作似乎天生有优势,因此,他和父亲在这方面并不觉得挑战有多大。
非洲大草原的边缘地区,一场大雨结束了漫长的旱季,枯黄的草地开始泛绿,几匹斑马迫不及待地来到湖边饮水……整个画面呈现的效果看似一幅清晰度极高的摄影作品,令人赏心悦目,甚至沉浸其中。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,这是一双巧手用缝纫机创作出的艺术品。作品获评2017年“中艺杯”金奖,作者是大连的一位青年男子,叫林涛,如今是缝纫机刺绣(又称“手推绣”)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。近日,记者在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为林涛提供的一间工作室采访了他。
林涛1979年出生在大连。外祖母马玉莲是大连市第一代机绣工人,母亲李伟是原大连工艺绣品厂的技术骨干。林涛说,在他童年的记忆里,外祖母和母亲似乎总是在缝纫机前忙碌,在她们手里,硬邦邦、冷冰冰的机器仿佛有了灵气,几个晚上就能绣出门帘上活泼跃动的喜鹊、床罩上栩栩如生的游水鸳鸯……
“自从辞职做缝纫机刺绣,我的工作和生活就没有明确界限了,社交范围也缩小了很多。”林涛说。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选择。但这确实是他发自内心的渴望,父母从没勉强他“接班”。“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种决定吧!”林涛说,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原因,归根结底还是父母专注如一的匠心精神打动了他。
林涛的母亲告诉记者,儿子当初提出要接班传承缝纫机刺绣,她意外又欣慰,而更让惊喜的是,儿子还改良了传统机绣中直针、圆针、云针、走针等自有针法,使针法更加细腻,应用题材更加广泛,作品更具审美价值。在油画、国画、水彩、唐卡、书法、装饰画等多种题材上都做了尝试,加之刺绣丝线本身的光泽质感,使其绣出的图案更加饱满,更有质感。
如今,林涛是大连市手工艺术家协会副会长,辽宁省优秀工艺美术师,最近他又被评为“甘井子区百姓学习之星”。未来他将与家人一同,用坚守与专注,致力于将这项传统的手工技艺在传承中发扬光大。